Linux/Docker/DevOps 常用指令
隨手記錄 常用的命令 已被忘了可以隨時回來看
Shell 常用
# 改時區
timedatectl set-timezone Asia/Taipei
# 查询各cpu占用度
apt install sysstat
sar -P All 1
# 查询各cpu占用度,ram 详细资讯
htop
# 查询硬碟内,该路径`/`档案底下,容量最大的前十名
du -h / | sort -rh | head -n 10
du -h --max-depth=1 # 查詢當前路徑各個資料夾的大小
du -sh ./ # 查詢當前資料夾共佔多少大小
# 捞取特定文字 并且给予颜色
参数 2>&1 | grep --color=auto 'text'
# 搜尋檔案 找到相對應字元修改
sed -i "s/image: nginxdemos\\/hello:.*/image: nginxdemos\\/hello:${TAG_NAME}/" nginx.yaml
# 搜尋目錄內的檔案有123
# 若不想要顯示檔案內容 可以帶 -l 就會只顯示出檔案位置
grep -r "123" .
# 打印訊息
find {檔案路徑} -n {行數} # 打印前n行
tail {檔案路徑} -n {行數} # 打印後n行
# 查詢當前目錄下 所有軟連結的檔案
find . -type l -maxdepth 3
# 顯示軟連結的目標路徑
find . -type l -ls
find . -type l -exec ls -l {} + # BusyBox的find
find ./ -name "檔案名稱" # 查詢當前路徑有該符合該檔案名稱都會列出來
# tree 目錄顯示
tree -a 顯示所有文件/文件夾
tree -d 僅顯示文件夾
tree -v 結果依字母排序
tree -N 中文檔名有亂碼時,加上 -N
tree -L n 顯示到第N層目錄(tree -L 1 = 顯示第一層目錄)
tree -I pattern 排除不想顯示的文件/文件夾
tree -P pattern 只列出符合pattern的
tree -D Print the date of last modification or (-c) status change.
tree -t Sort files by last modification time.
tree -c Sort files by last status change time.
tree > filename 將結果輸出到filename這個文件
# dig
dig {一級域名} ns # 查詢dns
dig {一級域名} a
dig {一級域名} cname
Docker 常用
# 注意 tag如果要推送的話 要和建置時一樣
# 登入docker
docker login https://{url} -u {帳號} -p {密碼}
# 刪除沒有標籤的鏡像
docker rmi $(docker images -q -f "dangling=true")
#Step 1 Build 建置容器
# 建置完成後會返回一個image id
docker build .
# Build with Tag 如果要commit 到 ContainerHub 上面的話, 需要將image 打上tag
# 透過"-t" 可以指定build動作到一個tag上
docker build -t="192.168.0.34:9527/xx/backend:test" .
#step 2 push 推送到鏡像倉庫
docker push 192.168.0.34:9527/xx/backend:test
# 或者可以二合一 直接完成建置及推送
docker build -t {url}/{prj}:{tag} -f /xx/Dockerfile-prod --push .
MySQL 匯出匯入
#/bin/sh
# 所有資料庫匯出
mysqldump --all-databases -uroot -p"xxx" > ./xxx.sql
# 匯入
# -h 可以指定host , -P 可指定port
# -p 資料庫密碼 , 若無密碼 則不使用
# -D 指定資料庫
# -v 可顯示上傳訊息,若無則不會顯示
mysql -u"root" -p"xxx" -D"dbName" < ./xxx.sql
Redis 常用
登入 redis-cli -a {password} -n {redis庫}
查詢當前庫所有key keys *
- 若使用hash 當key
顯示keyHKEYS {key}
查看特定key的內容HGET {key} {key值}
vim 騷操作
> 大量註解/反註解
有時候在調適時,不是要刪除程式而是要註解測試看看或者Debug,如果僅依靠 「i
」 來慢慢編輯,實在是不太方便。
- 大量註解 先將游標移動到所需要編輯的行,按下「
ctrl+v
」進入 VISUAL BLOCK模式,接下來選擇要編輯的區塊,確定好後按下 「shift+i
」進入編輯模式,此時就可以選擇 是要用什麼方式進行註解。
- 反註解 一樣將游標移動至要編輯的地方,按下「
ctrl+v
」進入 VISUAL BLOCK模式,選擇要編輯的區塊確認好後,按下「d
」 即可刪除區塊。